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国际攀联(IFSC)世界杯攀岩赛法国霞慕尼分站赛中,中国攀岩队再创佳绩,22岁的小将张毅以近乎完美的表现,力压多位世界顶尖选手,夺得男子难度赛冠军,这是中国攀岩选手在本赛季世界杯分站赛中的首枚金牌,也是张毅个人职业生涯的首个世界杯冠军头衔,标志着中国攀岩运动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次突破。
激烈角逐,中国小将一鸣惊人
霞慕尼站作为攀岩世界杯的传统强站,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选手参赛,在男子难度赛决赛中,张毅面对包括上届世锦赛冠军日本选手楢崎智亚jinnianhui、法国本土名将巴桑等强敌,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沉稳与技术,决赛路线设计极具挑战性,岩点间距大、角度刁钻,多位选手中途脱落,张毅凭借出色的指力与核心稳定性,成为全场唯一完成全部线路的选手,最终以TOP(完攀)成绩夺冠。
“这条线路需要极强的耐力与战术选择,我在最后一个难点调整了呼吸节奏,想起教练说的‘相信自己的训练’。”赛后张毅坦言,赛前并未设定具体名次目标,但团队对岩壁特点的针对性训练为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
科学训练铸就突破
中国攀岩队近年来在科学化训练上持续投入,据国家队教练李峰介绍,张毅的成功得益于“技术分析+体能强化”的双轨模式,团队通过3D动作捕捉系统优化其动态攀爬效率,并引入高原训练提升血氧耐受能力。“他的指力数据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5%,这是能应对复杂线路的关键。”李峰表示。
心理辅导也成为制胜要素,随队运动心理学家王颖透露,针对张毅此前大赛中容易紧张的问题,团队设计了金年会“压力场景模拟训练”,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嘈杂赛场环境,帮助其适应高强度竞争。
攀岩运动在中国:从小众到主流
张毅的夺冠进一步推动攀岩在中国的普及,自2016年国际奥委会宣布攀岩成为东京奥运会正式项目后,中国各地岩馆数量以年均30%的速度增长,据中国登山协会数据,目前注册攀岩运动员已超过2000人,青少年培训体系覆盖全国23个省份。
“攀岩独特的‘战胜自我’属性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。”北京某岩馆创始人刘璐表示,周末课程预约常需提前两周,“家长看重它培养专注力与抗挫能力的功能”,国内商业赛事体系逐步完善,如“中国攀岩联赛”“全国青少年U系列赛”等,为选手提供了成长通道。
国际攀联:亚洲力量正在崛起
IFSC秘书长德布拉·高夫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提到亚洲选手的进步:“五年前领奖台上很少见到东亚面孔,但现在中国、日本和韩国选手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。”她认为,亚洲运动员在身体协调性与技术细腻度上的优势,尤其适合难度赛项目的发展趋势。
本届世界杯赛程过半,中国队在速度赛项目上同样表现亮眼,女队主力周娅以6.85秒的成绩暂列赛季速度赛积分榜第三,有望冲击总决赛资格,国际攀联技术代表马克·辛克莱评价:“中国选手正在改变攀岩运动的竞争格局。”
展望巴黎奥运:新规下的机遇与挑战
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,攀岩赛制将从东京奥运会的“全能模式”调整为“速度赛单独设项、难度与抱石合并”,这一变化对中国队提出更高要求,总教练赵雷表示:“我们需要在保持速度优势的同时,提升难度赛的稳定性。”目前队伍已启动“奥运攻坚计划”,包括引进法国岩壁专家设计模拟赛道、增加欧洲拉练频次等。
张毅的这枚金牌无疑为团队注入强心剂,这位新科冠军在赛后采访中展现了更大野心:“世界杯冠军只是起点,我的梦想是站在奥运领奖台上奏响国歌。”随着攀岩运动在中国持续升温,这场“垂直竞赛”的故事才刚刚开始。

(完)